第五十三章
题 解
河上公曰“益证”。虽然人们知晓“大道”,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走偏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而言,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大道之行相去甚远。因此,老子借生活中的矛盾阐释大道之行的哲理。尤其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本章的内容特别值得深思。
原 文
使我介然有知①,行于大道②,唯施是畏③。大道甚夷④,而人好径⑤。朝甚除⑥,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⑦,财货有余,是谓盗夸⑧。非道也哉!
注 释
①使我介然有知:假如我有一点点见识。我,指老子自己。介然,细小的样子。
②行于大道:遵循大道而行。
③施:通“迆”,邪,斜行,歪道。
④夷:平坦。
⑤而人好径:可是人们喜欢走捷径,走小路。径,指邪路。河上公注:“径,邪不正也。”
⑥朝甚除:朝政败坏无纲。
⑦厌饮食:饱得再也吃不下。厌,饱足。
⑧盗夸:指夸耀。
译 文
若我稍微懂得点真理,在以道为原则的路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误入歧途。大道虽然平坦,但人们却喜欢走邪路。朝政败坏无纲,农田里杂草荒芜,仓库也十分空虚。而人们仍喜欢穿华丽的衣服,佩戴着锋利的宝剑,拥有丰富的食物、富余的财宝,这种炫耀权势与财富的行为,是违背了道的原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