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把培养圣人看作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和目标。他认为,只要人们通过端正自身的行为来达到个人的修养工夫,“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达到纯洁净化的思想境界,就可以成为圣人。同时,他还指出“凡人而肯为学”,甚至“愚夫愚妇”,经过刻苦努力和勤奋修养,都可以成为圣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人的资质原来都是一样的,都有接受教育成为圣人的可能性。这种见解不但提高了人的价值,而且有扩大教育对象的意味,无疑也是有进步意义的。
王守仁特别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认为“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指出学生要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要善于思索,学贵“自得”;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随人分限”,主张学贵“善疑”,破除对圣人的迷信,有所创见。他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认为教学方法应该是“教无定法”,“因人而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