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宇航员(10张)约定俗成的,被俄罗斯航空及航天局雇佣的宇航员或前苏联的宇航员都被称为“космонавт”,其英文版本为Cosmonaut “космонавт”来自希腊语单词“kosmos”(代表“全宇宙”)和“nautes”(代表“船员”) 事实上,“cosmonaut”和“astronaut”意义相同,选择所使用词语的原则常常是政治因素 1995年3月14日,宇航员诺曼·萨伽德成为首位乘坐俄罗斯发射的航天器上太空的美国人,可以认为在此过程中,他成为首位美国“cosmonaut” 据称,马来西亚的赵里昱(Chiew Lee Yih)在1998年3月创造了“Taikonaut”(太空人)一英文词,并首先在某个网络科技论坛里使用 差不多同时,陈蓝(Chen Lan,音)在其“Go Taikonaut”的网页里使用它 这个词普遍被西方媒体用来称呼中国的太空人 “Taikonaut”由“太空”的汉语拼音“tài kōng”和“船员”的英文缩写“naut”(或“航行者”的希腊文“naus”,“宇航员”的英文“Astronaut”删节组成 但在中国官方所发布的稿件中,多半坚持使用更带技术性的名词“航天员”(astronaut),意思为“太空航行者” 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乘坐东方1号(Vostok 1)进入太空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第一位女性宇航员是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她在1963年6月乘坐东方6号(Vostok 6)进入太空 在1961年5月上太空的艾伦·谢泼德则成为美国首位宇航员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成为中国首名宇航员 其他曾经进入过太空的华裔人士包括卢杰、王赣骏、焦立中、张福林,所有人都来自美国 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里面最年轻的是戈尔曼·季托夫,当他乘坐东方2号上太空时只有26岁 最老的则是约翰·格伦,他乘坐STS-95上太空时已经77岁了 在太空中逗留最长纪录是瓦里李·保利耶可夫的438天 宇航员太空行走(11张)到2003年,个人上太空的最多次数是七次,纪录由杰里·L·罗斯和富兰克林·张-迪亚斯两人所保持 宇航员离地球最远的距离是401,056公里(在阿波罗13号紧急事件时产生) 首个自制太空船上太空的宇航员是迈克·梅尔维尔,乘坐的是太空船一号(SpaceShipOne Flight 15P) 这应该与各式各样百万富翁太空游客形成对比,那些太空游客只是作为公开提供资金的飞行乘客或少数人员(通常由俄罗斯提供飞到电离层(ISS)的服务) 在美国,被选为宇航员候选人将收到银质宇航员之翅 当他们进入太空后,他们将收到金质宇航员之翅 美国空军也对飞越海拔80公里的飞行员授予宇航员之翅 宇航员在训练宇航员在训练航天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活动,它具有工作环境特殊、职业技能高度复杂、飞行任务艰巨等特点 这样的职业,要求航天员不仅具备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里素质,而且对航天环境要有高度的耐受和抗压能力,同时还应具备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等 因此,世界各航天部门对航天员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拔 航天员选拔的具体内容根据航天器的装备、航天任务等确定,一般分为4个方面 1、基本条件与飞行员选拔相同,但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要求更高 2、医学选拔除沿用飞行员的医学选拔条件外,还在既往史上注意有无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 在体检中须全面而细致地检查心血管系统、前庭功能和视觉系统等 3、心理选拔心里素质选拔是航天员选拔的重要方面,要查明受检者的性格、情绪稳定性、精神状态、与人共事的适应性和协调性等 4、航天特殊环境耐力选拔在载人航天初期,人们十分重视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但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载人航天器内环境的逐步改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测试,如噪声、振动、温度已经不再作为选拔的主要内容 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主要进行的是失重适应能力和返回后再适应能力的测试,如前庭功能检查、超重耐力检查、低压缺氧耐力检查等 经过这些项目检查后,医务人员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单项和综合项目的评定,作出总的评价 基础训练的目的,首先是使宇航员候选人掌握并完成载人航天所必须的科学知识和技巧,其次是要进一步提高其体能和改善其心理品质 宇航员所必须接受的体能和心理训练,例如:置身重力达10倍地球重力的离心机和长期处于绝音室的训练,其艰苦程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首先,要有本科学习经历,需要接受科学、医药、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其次,必须具备操作经验,尤其是担任试飞员的经验;第三,优秀的宇航员还善于帮助别人 ”隔离室训练宇航员在训练宇航员在训练飞船进入宇宙空间后,远离一大堆人群,除和地面联系外,与世隔绝,长期的寂寞生活对人的心理、生理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让宇航员能够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活,隔离室训练便应运而生 隔离室几乎不受任何声响刺激,如同与外界隔绝一样 性格是否合得来是不是选定机组人员时要考虑的因素 宇航心理学家说:“不是” 许多人听到都会感到吃惊,因为毕竟宇航员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一起生活工作,同一个你受不了的人共处可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弄不好连工作都要受到影响 但是,宇航员都是职业素养很高的人,他们不会让个人的心情影响到任务的执行 再说,一次航天时间都相对比较短,一般是一个星期,最多也不过两个星期 对大多数宇航员来说,在这样短暂的期间里,哪怕是与魔鬼同眠都不是问题 但是,如果是去空间站或去火星,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性格合不来的人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冲突,会影响到大家的合作关系 所以,对宇航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就非常重要 中国训练揭秘宇航员们现阶段在训练什么呢 陈辉教授透露说,当前仍然有宇航员的基础训练,熟悉飞船舱内设施也是他们的主要训练内容 陈辉教授曾经进入航天城参观,他向记者讲述了宇航员花样繁多的训练内容 入选条件想成为宇航员,入选条件除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基本身体素质良好外,还必须通过航天城特有设施的“技术考验”,包括:每分钟转速24圈的转椅,以检查其对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前后甩动幅度15米的电动秋千,以测试飞船进入轨道时可能使人体产生的空间运动病等 极度眩晕“转椅+秋千”宇航员训练宇航员训练进入航天城,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间不大的房子,四面封闭,除了靠墙一台控制仪外,地中央的一张转椅格外引人注目 这张转椅不但可以做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 转椅主要是用于检查宇航候选者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他对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 从转椅室出来进入的是电动秋千室,在高达数十米钢架的护卫下,一台貌似汽车的厢式秋千被四条钢臂凌空提起 电动秋千荡起时,前后能甩出15米,它主要是用于适应空间运动和开展对空间运动病的研究 体验“蹦极”航天城里还有一个“冲击塔室”,内有一座约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 它的作用是模拟飞船返回地球的冲击环境,从而加强人的抗冲击耐力,研究各种方式的防护措施 宇航员进食宇航员进食比玩“飞碟”难受多了3层楼高的离心机室里装备着亚洲规模最大的国产载人离心机 人体离心机是一种巨大的旋转装置,既可以上下伸缩,也可以左右转动 顶上有一条长达16米的旋转手臂,它用结实的钢架紧紧托住了位于手臂前方的一只椭圆形不锈钢封闭吊舱,这只吊舱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转动,因此可以建立同方向作用于宇航员的超重条件 当整个离心机开起来时,有些像游乐场中的“飞碟”,无论是“房子”、“手臂”还是吊舱,都在不停地加剧转动摇摆,但其转动的速度和摇摆角度则是“飞碟”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 忍受狭小和孤寂宇航员的安全和健康的研究是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宇航员训练中心里有各种各样为使宇航员适应太空生活而设置的模拟舱 太空食品太空食品低压舱是一座淡绿色的T形舱,内有工作舱、休息舱和卫生舱3部分 当宇航员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走进低压舱之后,舱内的空气就被抽掉,宇航员此时就开始进入“太空” 狭小的舱内既没有电视也没有音响,就连做一些摇摆幅度较大的健身活动也很受限制,没有电话,不准通信,与社会完全隔绝 学会如何适应这种环境,是走进太空之前必须攻克的课题 认识回家的路天象仪室是宇航员模拟训练中的最后一个关卡,宇航员升空执行任务之前必须在这里熟悉星空图,找出自己将要走过的路线,一旦载人飞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宇航员就可以自己操控 生活环境美国宇航员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 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住:挂着睡,能洗澡宇航员宇航员飞船上也可以洗澡,这点你也没有想到吧 王壮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飞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宇航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还可以淋浴 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 地面上有重力,而太空中没有重力,宇航员一躺就飘起来了 对此,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壁上,睡觉的时候要进到这个睡袋里面,就挂在那儿 食:压缩砖,牙膏管宇航员的菜单也很丰富,有100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以下咽 不过,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对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含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在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而是摆在桌子上就飘起来了 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 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蔬菜、蛋白、脂肪丰富 据陈教授透露,航天集团专门有一个机构负责研究太空食品 早餐、午餐、晚餐,每天三顿饭吃什么,如何搭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 宇航员的吞咽肌肉必须十分发达,因为在宇宙空间中,食物不会因重力而下落而会因惯性在吞咽后在咽部静止,要使食物吞咽下去有两个方法:与食物发生相对运动使其因惯性落入胃中,但由于静摩擦力恐怕不可以实现,所以宇航员只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将食物通过肌肉的收缩挤压下去 如果宇航员在吞咽食物后向“下”(宇宙中没有方向)运动,食物甚至会从嘴里出来衣:120公斤,值千万宇航服宇航服据中国载人飞船上将配备的宇航服的制造地——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宣传部有关人士透露,宇航服已制作完毕,并多次试穿 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 其中结构最复杂的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塑料细管制成;液冷通风服外是两层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层,用来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限制层的外面是防热防微陨尘服,由8层组成,起防热和防微陨尘作用;最外一层是外套 航天服虽然结构复杂,但穿起来并不困难,一般15分钟左右即可穿戴完毕 由于航天服是一种特制的衣服,通常由通风层、气密层、保暖层等多层组成,是一个小的密封系统,具有防护作用和出舱两个功能 这种航天服属舱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皮手套,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的,整套衣服重约120千克,价值高达上千万,再加上设计费用,总计能达到亿元 ▼糊涂觉与奇异睡姿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的确确是“糊涂觉”,其表现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异 黑白不分,是说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 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睡姿奇异,是说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 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 可是到了失重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坐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你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 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着睡 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 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恐慌感 ▼千万别把手脚伸出被外有人睡觉习惯把手或腿放在被子外面 这在地面上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在太空环境里,却是很危险的 太空失重,睡眠中人的四肢会不受躯干支配而四处飘动 一名前苏联宇航员有一次把手臂放在睡袋外睡觉,醒来后突然发现有两只大手向他脸上飘来,吓了他一大跳 原来这飘动的两只大手正是他自己的手 吓一跳还是小事,如果宇航员睡着后,失控的——“自由”之手、“自由”之脚——万一无意中碰到了开关、仪器,那太空舱的安全、宇航员的生命就成了大问题,所以,在太空中睡觉,千万注意把手、脚放进睡袋里 ▼100多种太空食品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 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 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着吃,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今早已今非昔比了 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 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 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 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 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 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 一顿饭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做”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太空餐桌是特制的 丹尼斯 蒂托丹尼斯 蒂托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 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 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 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 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特制的“王太太炒羊肉”尽管太空食品供应充足,花样齐全,营养丰富,但宇航员却普遍抱怨在天上吃饭吃不出味道 科学家分析,原因可能不在食品本身,而是太空环境引起宇航员的味觉失调 如失重使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影响味觉,或者因为看不到食物的颜色、闻不到食物的气味而影响味觉 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乘航天飞机上天时,为了使他能有个好胃口,他的太太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 这道食品被命名为“王太太炒羊肉” ▼奇特的洗脸和刷牙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在地球上看似简单的洗脸、刷牙、刮胡子、理发以及洗涤,到了太空都变成了很复杂和麻烦的事 就拿刷牙、漱口来说吧,最初美国人是用一种特殊的胶姆糖经过在嘴内充分咀嚼来代替刷牙的,苏联的航天员则是用手裹着毛巾在口腔内按摩擦洗来代替刷牙 这两种方法很简单,但口腔中的细菌不易清除 有一次苏联的医疗人员在给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检查身体时发现,航天员口腔内存在许多致病细菌,引起了航天医学专家的高度警惕,于是提醒航天员在太空不彻底刷牙是不行的 后来发明了密封式吸水法,航天员就可以在太空中较彻底清洁牙齿和口腔了 现在的航天员使用一种密封式刮胡刀,它可以通过一条密封管同吸尘器联起来,吸尘器能把胡碴吸进废物处理箱中 太空理发也很不容易,因此无论男女宇航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 但是长时间的飞行,头发又会长长,怎么办 宇航员必须发扬团结精神互相帮助,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 ▼“桑拿室”和“洗浴袋”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苏联/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都有“洗澡间” 早期的洗澡间实际上是一个不透水的强力尼龙布制成的圆柱型淋浴罩,上连天棚下接地板,顶部有水箱、喷头和加热器 洗澡前航天员要戴好呼吸器,耳塞和护目镜钻进这罩中,待密封后呼吸器与外界相连,就可打开水龙头洗澡了 由于没有重力,水是不会自动从喷头中流下来的,需要给水箱中的水加压,使水流通过喷头喷出来 洗完澡的水要被净化吸附装置收集到废水箱中,经净化后再重复使用 后来美国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改进 他们把浴室变作一个浴罩,罩内被施以0 8个大气压,浴罩下部装有抽风机,航天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洒水,下面抽水,这样便有身处地球一样的沐浴效果 虽然水能够净化回收,但太空舱内的储水终究有限,所以美国航天员平时也只是用浸透浴液的海棉擦擦身体,沐浴仍是每周一次的“节目” 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可清理污水和其他准备工作却需45分钟 尤里·加加林尤里·加加林▼太空专用洗发液宇航员的洗发液是特制的 这种洗发液96%的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 由于在太空中不可能有很多的水供给宇航员冲洗头发,所以宇航员使用的洗发液是免冲型的 它在失重的状态下能变为十分细小的颗粒 洗头时,它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 洗完后,用餐巾纸或毛巾一擦,洗发液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 用这种太空洗发液洗过的头发,完全不用发胶、摩丝和吹风机,既能显示头发的自然美又特别容易梳理 据最新报道,俄罗斯和美国专家正在为两国宇航员准备最新洗漱用品,但是他们在女宇航员的化妆品上产生了分歧 俄罗斯专家认为在太空完全没有必要打扮,而美国专家却认为香水、润肤液、口红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国防报》)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大小便,是一个比较麻烦、复杂的事情 尤其是长期轨道飞行时,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要设计出一套复杂的能除臭、供水、易于消毒的收集系统 如果设计不好,大小便因微重力会从马桶中飘出来,在座舱内到处飞舞 航天员在飞船起飞着陆,以及舱外太空行走的时候,如果想方便,则需要使用超吸湿性的成人尿布 航天员在太空“方便”时,第一步是将自己固定好 首先固定好鞋,然后固定好下身,双手握住马桶两边扶手,最要紧的是屁股须与马桶边缘贴紧,使马桶内部与外边完全密封 所谓“抽水马桶”实际上是“抽气马桶”——因为马桶内不使用水,而是用气 小便则用一个特制漏斗收集,小便桶定期会向宇宙空间排放 大便袋中的大便经压缩处理,暂时存放在马桶内,最后被带回到地面上来 太空中的洗手间也是真空的 上厕所,必须坐在精心设计的马桶上 人浮在半空中,怎么坐上去呢 两脚先放进固定的脚套里,腰间用座带绑好,用手扶着手柄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冲,而是用一个特别的抽气机,将粪便吸进塑料盒里 每解一次,就会更换一个盒,这些盛着粪便的塑料盒会被弹到太空 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气机,将其吸进一个特别形状的杯子里,经过橡皮管灌进地板下的污水池里 ▼怎样才能消除精神紧张与孤独宇航员要解决在太空中的孤独就需要很好的心理调节,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扰,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怎样克服、消除精神紧张和孤独呢 学会处世的道理 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别人碰上的事情您有一天也可能会碰上 生活的道路总不会是太平坦的,与周围的人建立友谊,可以增加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精神紧张 不要害怕扩大您的社会影响,这样有助您寻找应付紧急事件的新渠道 努力改进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帮助您事业成功,减少挫折,这对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十分重要 我们不需要那种只会教训人:“给我听着,你该怎样做”的朋友,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是鼓励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够支持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朋友 主动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安排时间,是改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宣泄、抒发 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累加起来,可能会吞噬掉我们健康的机体 我们需要对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哪怕这样做改变不了多少事情 向谁诉说,取决于想要说的内容,必须选择合适的诉说对象 记住,绝对不要将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自己的心里 以仁待人 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应乐于助人 在这种时刻,他们最需要您去倾听他们的诉说,需要您给予帮助 灵活一些 我们要完成一件工作,可能有许多方法,您自己的那种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虽然是最好的方法,但不一定行得通 如果您总认为事事都必须按您的想法去做,那么当事物不按您的想法发展时,您就会烦恼生气 其实您的目标只应是把事情办成,至于方法,不必拘于某一种 美国宇航员地球做背景玩自拍秀太空美景(10张)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一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飞行机械师迈克·霍普金勇敢地进入危险重重的开放空间,对国际空间站进行维护时,留下的自拍照 美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实验室进行太空行走和维修,并拍下了以地球为背景的美丽自拍照 美国宇航员:妮可曼和约翰卡萨达 航天员杨利伟航天员杨利伟杨利伟男,1965年生,辽宁绥中县人,身高1 68米 1996年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成为我国首位太空人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少将军衔,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航天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 (2005年10月13日,聂海胜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3名正选航天员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 进行中国航天首次太空出舱活动的是曾经2次入选神舟计划的航天员翟志刚,第1备选是刘伯明 翟志刚,1966年10月10日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镇龙西村人,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16点45分17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人航天员景海鹏航天员景海鹏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运城市人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中国首个宇宙实验室项目组成部分 刘旺,1969年3月出生,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航天员刘洋航天员刘洋刘洋,1978年10月出生,女,河南省林州市人,在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是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 聂海胜,男,1964年9月出生,湖北襄阳市枣阳人,2005年6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张晓光,男,1966年5月出生,大校军衔,是1998年选出的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航天员王亚平航天员王亚平王亚平,女,1980年1月出生于山东烟台,少校军衔,17岁时参加空军招飞,成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王亚平通过选拔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之一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也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景海鹏搭档陈冬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一老一新”搭配,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在任务中,他们互为备份,他们均具备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景海鹏第三次飞天开创新纪录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景海鹏,男,1966年10月出生,在“五十而知天命”时展开他的第三次飞天 这也开创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 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执行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 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中国第二批男航天员“首飞”2010年5月,陈冬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将退役2014年9月10日上午,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开幕,中方大会主席杨利伟透露:中方第一批航天员将退役,中国将进行新的航天员选拔,其中包括女航天员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长征2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澄澈霄汉 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完成太阳翼展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1月17日12时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神舟十一号飞船11月18日13时33分至14时13分返回地球 2016年12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任务研制团队获得2016影响中国年度科技人物奖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4月27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2017年6月21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实施撤离,开始进入独立运行阶段 发射时间:在天宫二号主要任务完成后的2018年 发射目的: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发射取消:后来为了加快工程步伐,减少经费,经过可行性研究,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的任务合并到一起完成 天宫三号任务已取消 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研制的先驱者、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在他姑妈家的菜园里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燃助推火箭,这枚火箭上升了41英尺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只有美国和苏联有现役的宇航员 1976年苏联开始实行Intercosmos计划,组成第一组从社会主义同伴国家选拔出来的6名宇航员,第二组在1978年开始训练 在1978年几乎同时,欧洲航天局选择了4名宇航员进行训练,以进行在航天飞机上执行的首个太空实验室任务 法国在1980年开始训练自己的宇航员(英文称为spationauts),接着是德国在1982年,而后是加拿大在1983年,日本和意大利则分别在1985年和1988年 数个更多的国际运载专家被选为航天飞机宇航员,之后俄罗斯的索尤兹任务(Soyuz missions)也有国际专家的参与 1998年欧洲航天局组成单一的宇航员组织,以消解以前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国家组织 历史上的宇航员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随“自由”7号飞船到达距地球116 5英里的远地点,他在亚轨道飞行持续了15分钟,成为美国第一位太空人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1959年,斯基拉等七人被美国宇航局选为第一批宇航员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海军试飞员 出于政治方面的需求,美国宇航局大力宣传这七名宇航员的事迹,使他们成为了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当前,这七人中只有两人健在 1962年10月,斯基拉参加了水星计划的第五次飞行,环球地球飞行了六周,飞行时间超过9个小时;1965年12月,他作为指挥官参加了双子星6号的航天飞行;1968年10月,他又作为指挥官参加了阿波罗7号的飞行,此次飞行历时11天,目的是为正式登月测试流程和设备 1969年,斯基拉从美国海军和美国宇航局退休 他曾同美国宇航局前公共事务官员埃德·巴克比(Ed Buckbee)合著过一本书,名为《真正的太空牛仔》,描述了参与水星计划的宇航员,以及他们对美国太空计划的贡献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集体农庄庄员家庭 白俄罗斯人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首次太空飞行之后,加加林积极参加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工作,1961年5月成为宇航员队长,1963年12月荣升为宇航员训练中心副主任 在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同时,他自己并没有放弃训练,梦想着能够再次进入太空 1967年4月,他完成了“联盟”号飞船首次飞行的培训准备工作,成为宇航员科马罗夫的替补 他在进行宇航训练之余,并未放弃驾驶歼击机,还专门进入茹科夫斯基航空军事学院继续学习飞行,并于1968年2月毕业 1968年3月27日,他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在一次例行训练飞行中,因一架双座喷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 加加林死后,其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壁龛里,他的故乡格扎茨克被命名为加加林城,他训练所在的宇航员训练中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为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俄罗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宇航节,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英雄人物 1963年6月14日和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连续发射了由贝柯夫斯基驾驶的“东方-5”和由捷列什科娃驾驶的“东方-6”号航天飞船 两艘飞船的入轨时间相差两天,在轨道上的近距离相隔4 8km,而在同一天返回地面 这次飞行的意义在于,“东方-6”号飞船的驾驶员捷列什科娃是世界上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 她一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48圈 这次飞行正是在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开幕的前夕 这一事实本身强有力地表明,妇女可以在任何方面与男人并驾齐驱 1957年10月4日晚,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一号”,这个略显粗糙的金属小圆筒的发射成功,象征着人类探险新时代的开始 1961年4月12日,苏联27岁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成为飞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的第一人 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便随“自由”7号飞船到达距地球116 5英里的远地点,他在亚轨道飞行持续了15分钟,成为美国第一位太空人 1961年8月6日—7日,26岁的苏联宇航员格尔曼·季托夫在两天25小时的飞行中,环绕地球17圈,飞行中他首次启动了宇宙飞船的人工控制系统 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升空,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她在太空停留了2天22小时,绕地球飞行48圈,超过当时美国的任何一位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苏联“上升号”飞船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他漂出宇宙飞船,以每小时1 5万英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了10分钟 1966年3月16日,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成功完成“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与不载人飞船“阿金娜”号的对接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上的宇航员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将足迹留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 1971年4月9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成为现实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宇航员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1984年7月25日,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1985年7月25日,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一次空前的、巨大的航天灾难 1986年2月20日,苏联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由“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轨道,其重量达123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由工作舱、过渡舱和服务舱三部分组成 它是目前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1994-1995年,俄罗斯的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1995年2月,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美国宇航员柯林斯成为第一位航天飞机的女机长 1995年3月2日—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 1996年11月19日-12月7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次最长的太空飞行,历时17天15小时53分钟 2000年10月31日,俄罗斯向国际空间站送去第一个长期考察组,使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由无人状态转为有人状态 考察组由美国宇航员威廉·谢泼德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吉德津科、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组成,他们在国际空间站停留到2001年2月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以色列籍宇航员)全部遇难 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从1971年至2000年,苏联及俄罗斯总共发射7个空间站——6个礼炮号空间站及和平号空间站 2005年7月26日北京时间22时39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8月9日成功返回着陆 2019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调查一项“不寻常”的案件:一名美国宇航员安妮·麦克莱恩(Anne McClain)被控在国际空间站居住期间,侵入其已分居伴侣萨默勒·沃登(Summer Worden)的银行账户 美媒表示,这似乎是首例来自近地轨道的犯罪指控 起诉书指控麦克莱恩盗用他人身份,并非法获取沃登的私人财务记录 麦克莱恩随后承认她在国际空间站工作时访问过该账号,但她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 她通过律师表示,这一举动是为管理两人复杂的财务状况 莫斯科时间2024年2月4日,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Oleg Kononenko)打破了人类在太空停留总时长的世界纪录 俄联邦航天局称,预计到2024年6月5日,科诺年科的太空停留总时长将达到10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