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不虑前事之先,复循覆车之轨,臣恐二世之难,必将复及,赵高之变,不朝则夕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句中的“复循覆车之轨”后来演化为成语“重蹈覆辙” 东汉之初,外戚把握朝政,皇权极度衰微 皇帝不得不倚仗身边的宦官打击外戚的势力 后来,汉桓帝和宦官单超等人秘密合谋,最终―举歼灭了外戚大将军梁冀一伙 然而,这些宦官竟然快速地发展成政治集团,并且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东汉自此由外戚专权变为宦官专权 当时,朝廷耿直的官僚、在野的名士以及京师的太学生凝聚在一起,视专权的外戚与宦官为最大的敌人 这些人有见识、有文化,不害怕承担风险,不畏惧豪强高官,不时对时政有所评价,而且一出口必尖锐深刻,尤其是在野的名士与太学生总是联名请愿,对朝政出谋划策 当时的李膺是一个饱学之士,满腹经纶,而且能够带兵打仗,曾经为司徒胡广所看中,历任青州刺史与渔阳太守、司隶校尉等官职 李膺时任司隶校尉时,依旧执法不畏强权 当时被桓帝所宠信的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令,倚仗他哥哥的权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杀害孕妇取乐,其行为令人发指 后来他畏罪潜逃到京师张让家,藏在“合柱”中 李膺闻讯亲自带人直接走进张宅,破柱捕捉张朔,经过审讯录供后,快速将其处死 李膺坚持不懈地严厉打击横行霸道的宦官势力,这种行为招致宦官的忌恨 后来,宦官倚仗自己的权势,竟然诬告李膺等人任意诋毁朝廷,把他们尽数逮捕,这次遭受牵连的有数百人 当时的窦武是桓帝皇后的父亲,他对宦官专政极度不满 他给桓帝上书,痛诉宦官种种天灭地诛的恶行,为李膺等申诉冤屈 窦武在奏章中写道:“今不虑前事之先,复循覆车之轨,臣恐二世之难,必将复及,赵高之变,不朝则夕 ”意思是说,“假若现在再不吸取过去宦官专权祸国殃民的教训,再次走上翻车的老路,唯恐秦二世覆灭的灾难就会再一次重演,如赵高发动的那种事变,早晚会出现 ”桓帝看完窦武的奏折,最终下令将李膺等人全部释放,不过却将他们终身禁锢,使其终生不可以再担任任何官职 一次犯错,要勇敢面对错误,需要在错误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不因眼前的错误否定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也不能对以后的日子心灰意冷 犯错事后最重要的不是追悔当初如何犯错了,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错误总结出经验、教训,并吸取下来以防日后再被同样的问题所绊倒 桓帝因听信奸臣谗言,而引发“党锢之祸”,也幸有窦武谏言进而使危机得以瓦解 尽早阻止了有同样本质性原因的历史悲剧的发生 “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犯同样的错误 该成语在句中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劝说、希望和警告的场合,含贬义 宋·陈东《上高宗第一书》:“前日之祸,正坐朝廷主议不定,用人不专,狐疑犹豫,遂致大变;今岂可更蹈覆辙 ”谷苇《柯灵速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前人的辛苦跋涉,是为后人识途的轨迹 ’这是一个‘过来人’的话,语重心长,要紧的还是,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路遥《平凡的世界》:“妻子说得对,上次正是那个吹牛皮的河南卖瓦罐师傅造成了他的大灾难 再要开办砖场,决不能重蹈覆辙 ”重蹈覆辙—故态复萌两者都指再次犯了以前的错误,即“一个泥潭掉进去两次” 不过,“重蹈覆辙”主要指代因不吸取教训,再次犯同样的错误;而“故态复萌”主要指代以前的坏毛病再一次出现 从程度上而言,“重蹈覆辙”没有吸取的教训更深刻一点